插画中基础知识如何表现
我在画插画时如何运用在此之前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呢?
虽然更详细的画法肯定是视频演示更好,但我想把这个悬念留到上课的时候。
我想这个教程能涉及大部分人关心的知识点,需要大家有时间了耐心阅读。
但也先需要向观看的读者表示以下仅代表我个人风格的表现路径,绘画风格和流派千差万别,这不是一定需要遵循的观点。(自从对绘画加深了点理解,我在输出观点时总会变得畏手畏脚,惶恐给其他人带来错误的引导,只有自己熟练成为习惯后才分享。)
虽然我并不赞同追逐某类热门的技法风格,结合平日里发来的作品和提问,我感受到各位在某些效果上的明显关注。
例如这个小道具练习:
即使并不是人物,而是一个装饰,相信大家也能联想到这个方法是可以用在角色上的。并且,除了造型和结构的塑造方式不一样,角色插画和上面图中的“信息”也是极为相似的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如果觉得理解很难,更好入手的学习方法就是从简单但具备完整信息的画面开始练习起。
首先是这个画法会更倾向于表达空间跟素描关系,和传统意义上的素描不一样,日系风格需要融入更多平面构成和图形剪影的元素进去,光是框框把体积画出来可不行。同时在某些局部和适合图形的地方,用主观颜色代替原来的黑白关系。
怎么既能融合素描,又有日系的色彩,是我现在在尝试的内容。这和以前的思路完全不一样,过去我是先画线-固有色-二分,然后再开始想办法。现在则是一开始就要清楚需要做哪些事情来达到最后的效果?
也就是一开始就得想清楚:画面中哪一部分是用素描在画,哪一部分是用平涂构成在画。
例如画面中红色箭头的部分,就是用的素描来表现空间和体积的逻辑来画。层次较多的地方、受光较强烈的地方都需要考验塑造和表现空间的能力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日常练习中增加静物素描练习的原因,对我来说人物和静物都是几何形体,观察方式和塑造方式也是相通的。
黄色箭头标记的靠后部分、以及脸,我会用图形的方法来画,这部分需要注意颜色丰富度、图形的表现能力。
至少我的画里,平面色块类的图和用素描关系的图,在最开始画的时候,我会有不同比例上的安排。例如为了区分我的oc跟商业工作图的区别,oc上会放更多精力在图形上。
去色来看,并没有做太多体积。当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安排黑白格子和编辑它们的剪影上。
相反,偏商业的画面,我需要用到更多素描的技法来完成画面。这样对比和视觉冲击更强。
两者之间比例的不同,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。
怎么来做平衡?
我的个人学习方法是:确保能很好的掌握画完整结果的素描能力,先别考虑风格,把东西画完整了,再去谈怎么变自己要的风格。
例如我会下载一些stl格式的3d打印手办,在blender中进行观察或渲染出非常写实的效果图,这时候它并不像我们要画的风格,即便如此,我们也需要能够画出三大面五大调。例如我在今年2月时做的临摹
当我们能做完该有的加法,才能自由的做减法。
我的素描能力并不强,但我知道怎么做平衡和融合达到我想要的效果。所以并不是需要把这项能力练到非常出色(但如果练到很牛逼,那我想,要留意的只是如何做平衡)
但是画这个手办的写实效果,很多人就会开始去磨调子,像去画石膏一样,用喷枪做过渡,有的人还能临摹到一模一样。这是毫无意义的。例如这张图我表现出来的,有一部分会想为什么这里会产生明暗变化,有一部分为了匹配上现有效果开始抄像素,做了不少无用功。在短期内就有了一种自己很牛逼的错觉,自己能画好自己图的错觉。
更适合的学习路径应该是在会素描的前提下,板绘上用切块的方式塑造。因为我们最后的日系风格也是切块,而不是喷枪或像石膏一样的质感。我就需要用一些简单的物件来做技法上的过度,日后能顺利用在自己的角色插画上。搞明白我们画苹果的时候,为什么是这样的明和暗,这里为什么亮起来了,这里为什么比那里重?暗部里面什么变化?什么形状?为什么?如果当你再临摹时想到的是像不像,是不是要重一点,像了吗?那我想这就会陷入抄调子的情况。
此外还要注意图形的准确性,即便用硬笔来画色块,也是需要再结构上的。
了解了底层逻辑,我们才能谈得上画手办的素描关系是有意义的,对着写实的石膏和手办抄调子只能得到一张一样的图,没办法转换到日系角色的创作上来。
接下来我会用一个水彩滤镜来解释以上这些练习的意义。
这里我用到的是一个付费的app,waterlogue,美图秀秀也有类似的水彩滤镜配方。
发现了吗,一个程序也能解决我们或许想要的画面效果。我们反复对比上下两张图有何不同,可以用前面说到的思路:哪些地方仍然使用素描关系在画,哪些地方退到了图形剪影的方法?哪些地方被加重强调闭塞?哪些地方为了表现空间感和背景更融合?
但如果我们反过来,对着一个效果滤镜,或是某张风格的图来反复挖掘底层的关系如何,我要如何一开始就能“模仿”出这个风格,就等于是加法减法一起做,画画怎么会不难呢?我甚至觉得对于没有基础却急于要达成这个风格的人来说,模仿过程十分辛苦,不像画画的感觉。
我们再回到这张图上,练习一段时间的静物素描,我开始实践日系角色插画,不需要一开始就选择成人比例,或画面内容非常复杂的构图,为了减轻我猪脑的负荷,服装和装饰我都会选择可以快速表达出必要“信息”的几何体----q版人物、道具、动物,也拥有完整的信息要素。那么就开始画吧!
我仍然会使用以前的方法来画:线稿-二分-固有色配好,注意黑白灰要在一开始就确定下来,视觉中心的地方如果能有强对比,可以让图在后期更顺利表现主次。
但因为有了前面的空间塑造练习,在没有进入到塑造之前,就已经在布局空间这件事。也就是到铺色完成,画面关系已经最大限度接近画完效果。
脸部是图形表现的好区域,可以用冷暖表现体积。我们前面说到,有些地方要用颜色来替换黑白关系。地面的反光打在脸部,会有微弱的反光表现,如果用黑白素描来做体积,脸就会变得非常写实。换做用冷暖来表现,既有体积,又不会显得突兀。
眼睛在一开始就用不要太重的明度来画,但最后确认时,在最想表现出来的区域用重色来画。
比较常用的纯灰对比可以布局在饱和度较高的区域。例如头发的蓝绿色,亮部使用高饱和,暗部使用相对灰一点的颜色。如果使用的是rgb色块,也可以选择向左或向右移动色相。右侧头发的色相变化,便是这样完成。
当前面的内容已经是完整的素描关系,靠后的内容,我选择用图形来完成。可以拖回上面看看,手臂和胸部都是如此。
图形的边缘区域与背景的明度关系也很重要。有时候不一定是要在角色上去修改关系,背景提亮或压暗,都可以加强主次。这张图上我只做了比较初步的处理。如果要继续下去,在局部区域,纵向和横向都可以考虑,不断的加强空间感,完成度也会随之起来。
例如在些这篇文章时,蝴蝶结这里的细节是这样的:
如果继续完善就可以考虑这点。
最后需要表现出一个层级与另外一个层级的剪影辨识度。我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标记剪影轮廓,这些都需要在最后完成时区分开。
我们在3d中导出的雾场图层就是这样的关系。注意不要因为为了画“透气”“反光”而强行刷亮边缘,让边缘模糊,剪影辨识度低。会让画面有种沉不下来的轻飘感。多留意不同风格的画面,顺光的、强调塑造与体积的风格,会有重色,作者似乎更感下笔。多看不同类型的图,可以这样画,也可以那样画,你会发现画画变得很自由。
光源的布局才决定你的画面透气与否,才能设立出画透气的条件,而不是在画完任何光的情况下,都去刷亮底部。当光无法给予透气条件时,需要客观对待。